假山选石,包括对堆叠假山的石材种类的选择,对具体山石的大小、造型、纹理、色泽、质地等的选择等多方面。
由于假山的堆叠不可能找到与图纸设计相一致的对应单石,因此相石掇山是假山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。
由于在有限的空间内,堆土为山难以塑造高耸、雄奇、变化多端的假山造型,所以造园者逐渐偏重于叠石为山,加上唐宋以后赏石、拜石、宴石的癖好成风,于是人们到处采访佳石,以供赏玩及叠山之用。
由于爱好不同,要求各异,山石的品类也越来越多,并出现了专门的石谱,但并不是所有的山石都可以用来堆叠假山的。
凡是从事假山之业者,必先深谙石性。
一般传统所选的假山石料多以层积岩为主,纵观江南地区的园林假山,尤以太湖石假山和黄石假山为多。
太湖石——俗称湖石,是产于太湖周边一带的石灰岩,属于沉积岩中的石灰岩,在历史上尤以产于苏州太湖洞庭西山一带的太湖石最为有名。
太湖石的玲珑秀润,历来受到园主人和造园叠山家的青睐,但由于过度开采,至明末就已经很少了。
黄石是属于沉积岩中的砂岩,棱角分明,轮廓呈折线,呈现出苍劲古拙、质朴雄浑的外貌特征,显示出一种阳刚之美,与太湖石的阴柔之美,正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,所以受到了造园叠山家的重视,在《园冶》中被评价道:“其质坚,不入斧凿,其文古拙。……俗人只知其顽夯,而不知其妙。”
其它如产于广东英德的英石、江苏常州一带的斧劈石、安徽宣城、宁国一带的宣石等也常用于假而成山,但一般规模较小。
假山石材的石种较多,而且大凡成功的假山作品无不从选石开始的。